嬰幼兒語言發育障礙的評價與干預
hello大家好,今天正式開啟我們的前沿科普文章分享,我們第一篇要分享的是McCauley等人2009的一篇文章,是對口肌訓練的一個系統性綜述研究,來正式回答這個問題,口肌訓練對言語治療等效果究竟如何。
9月1日開學季,又有很多的小朋友進入了校園。校園中,學生的問題行為無疑是老師最頭痛的問題。
所有的孩子都有出現不恰當行為的情況,他們有的時候會大喊大叫,有的時候把食物弄得到處都是,有的時候會把屋子弄的像戰場一樣。當孩子表現出來這些嚴重的行為問題的時候,父母可能會非常生氣和惱火。在生活中,我們會用很多方法來減少這些行為,例如:可以訓斥他們、剝奪特權,甚至體罰。
孤獨癥是一種廣泛性的發育障礙,其主要特征有:語言交流障礙、社會交往障礙和刻板行為。因為語言交流、社會交往能力發育受到障礙,所以孤獨癥兒童會用一些行為來‘表達’自己的需求,當這些行為不被人們理解或接納時,就會被稱之為‘問題行為’。
今天,我們來討論一個我很感興趣的話題,感覺統合和心理健康的關系。
在中國,自閉癥患者超過1000萬,這樣一個驚人的數字背后是無數家庭的的痛苦和擔憂?!拔易畲蟮脑竿褪呛⒆幽鼙M快康復,順順利利地進入普通幼兒園”,一位自閉癥患兒的媽媽說道。孩子能夠早日康復,回歸校園,幾乎成了所有自病癥家庭的共同心愿。最新研究成果強調,有效的康復教育是需在孩子0-6歲的黃金干預期內,保證每周40小時以上、至少連續兩年、納入家庭式的康復教育,這也就是常說的“早期密集行為干預原則”。
許多自閉癥患兒的家長都知道,0-6歲是孩子的黃金干預期,早期密集的行為干預是讓孩子恢復的最佳辦法。但是往往有很多家長都會在干預過程中會遇到同樣的問題——孩子一直在成長,但是課程始終一成不變,初期沒有真正一對一的資源,后期又沒有匹配的同班課程。課程跟不上孩子的成長,回歸普通校園總是差一步。
發育行為心理評定是一種測量技術,是被用來取得兒童青少年發育行為心理變化的數據,比較、鑒別和評定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,或同一個體在不同時間、不同條件或不同情景下的差異。隨著我國兒童青少年發育行為心理專業學科的開展,對評定量表的知識需求不斷增加。 因此我們在這里選取了三個常用的量表,供大家參考學習
家長是否遇到很多類似場景 孩子想要吃薯片,不給他就一直吵著要? 孩子想要玩手機,不給他就滿地打滾? 孩子看到玩具走不動路,商場里就開始大哭大鬧?
400-081-2698
Address:北京市海淀區成府路298號中關村方正大廈5層
Tel:400-081-2698
Email:jiangchundi.njk@jtmail.founder.com
在 線 咨 詢